释名: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苦、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1、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2、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3、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4、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5、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6、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7、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8、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9、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在患处。巾冷再换。
10、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381
《本草纲目》类目
漏卢 萤火 鼠李 没药 木兰 芰实 鲤鱼 无名子 锦地罗 忍冬 艺翁 贝母 山茱萸 绿豆 蛇床 筒桂 蒲公英 石钟乳 苦瓜 鳢肠 盐麸子 附子 白棘 通草 玉簪 蜀羊泉 蔗虫 海藻 茵陈蒿 水芹 青葙 野猪 肉苁蓉 蜣螂 紫花地丁 藁本 神针火 橡实 莱菔 黄土 射干 石灰 榛子 婴奥 白薇 钩藤 天牛 甘蕉 衣鱼 仙茅 大豆黄卷 狗宝 枸杞、地骨皮 虎杖 夏冰 滑石 人参 地胆 沙参 月季花 骨碎补 土蜂窠 旋花 五色石脂 银朱 商陆 徐长卿 丹参 腊雪 及己 山楂 续随子 九香虫 蚱蝉 竹笋 石蒜 乌蛇 苏方木 盍藤子 阿井泉 白头翁 辛夷 玄明粉 蛤蟆 热汤 蓝淀 海松子 茜草 水杨 雌黄 酸模 翘摇 蜚虻 礞石 荠菜 石斛 榔梅 饴糖 白蒿 梧桐 釜脐墨 甘蓝 栀子 螺旋草 枫香脂 蘖米 朴硝、马牙硝 菝葜 黄药子 水龟 曾青 芜菁 马齿苋 旋夏花 铅丹 律草 胡麻 豆腐 山慈姑 络石 蚕豆 空青 龙胆 石膏 鲮鲤 皂荚蕈 防己 白及 赤小豆 炭火 蒺藜 浇酒 鸡冠 款冬花 羊蹄 蜂蜜 硇砂 荔枝 寒号虫 石决明 青黛 威灵仙 白茅 金星草 大黄 甘松香 卫矛 蝌蚪 大豆豉 牡蛎 南烛 藤类概述 壶卢 淹闾 半夏 术白术 莽草 黄矾 地肤 水银 刘寄奴草 曼陀罗花 马勃 土蜂 乌药 斑鸠 铁精 呆耳 决明 当归 胡荽 覆盆子 参子 冬瓜 红蓝花 假苏 萎蕤 乌爹泥 鼠曲草 何首乌 石胡荽 芫青 鱼子 百部 番红花 贝子 猪苓 蛇含 灵砂 流水 苦参 鳝鱼 阿魏 通脱木 蜀漆 粉霜 矾石 橄榄 茵芋 知母 露蜂房 白芷 梁上尘 醴泉 琥珀 柽柳 蜜蜡 牡丹 林檎 薰陆香 淡菜 木鳖子 莨菪 麻黄 水蛇 香薷 斑蝥 钩吻 延胡索 胡瓜 蠡实 紫葳 虎掌 秦艽 石耳 骐竭 百合 田螺 豌豆 猕猴 蚯蚓泥 灯火 龙须菜 泽泻 阳起石 车渠 罂子桐 蛤蜊 局箬 石龙子 樱桃 鸭跖草 密陀僧 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