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气味:(米)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1、米: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
2、愈疟: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3、五加皮: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6、女贞皮:治风虚,补腰膝。
7、地黄: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8、当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9、菖蒲: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10、枸杞: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11、人参。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12、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13、桑椹。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14、蜜。治风疹、风癣。
15、蓼。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16、姜。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17、葱豉。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18、茴香。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19、缩砂。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20、茵陈。治风疾、筋骨挛急。
21、百部:治一世新旧咳嗽。
22、海藻:治瘿气。
23、松节: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24、竹叶:治诸风热病。
25、麻仁: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26、红曲: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27、花蛇: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28、蝮蛇: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29、豆淋: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30、虎骨: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31、鹿茸: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629
《本草纲目》类目
毕澄茄 蚕豆 人中黄 石硫赤 无名异 蚁垤土 石硫磺 款冬花 虫白蜡 大青 石燕 虎耳草 无名子 虎杖 石炭 檀香 虎掌 石灰 蘼芜 旋花 蘖米 卷柏 石松 蘖木 蘑菰蕈 大豆黄卷 石斛 藿香 旋夏花 藤类概述 乌蔹莓 石南 橡实 藜芦 石决明 藁本 斑鸠 薰陆香 薰草(零陵香) 薯蓣 大豆豉 知母 假苏 斑蝥 薏苡仁 瞿麦 薄荷 睡菜 接骨木 卫矛 真珠 橄榄 蕤核 蔗虫 大豆 相思子 扁青 蓬莪茂 盐麸子 樱桃 蓬砂 井泉水 蓝淀 盐胆水 扁豆 蓖麻 盍藤子 樟脑 蓑荷 蒺藜 大蓟、小蓟 益智子 蒸饼 侧子 戎盐 蒴翟 皂荚蕈 蒲公英 皂荚 葶苈 慈石 卤碱 百部 樗鸡 大戟 百草霜 葡萄 慈姑 葛上亭长 百合 槲实 白鲜 恶实 萱草 白附子 槟榔 营实墙蘼 夏枯草 白豆蔻 使君子 萤火 白蚁泥 萎蕤 白薇 乌头 忍冬 萍蓬草 南瓜 白蔹 榧实 萆解 夏冰 三七 白蒿 白药子 榛子 五色石脂 白茅 徐长卿 菠菜 白英 榔梅 菟丝子 壶卢 白芷 菝葜 白花蛇 白芥 律草 菖蒲 南烛 白石英 白瓷器 莽草 乌药 白棘 莴苣 白杨 当归 莲藕 白头翁 莱菔 坐拿草 白垩 何首乌 莨菪 白及 莎草、香附子 白前 延胡索 荭草 半边莲 番红花 荠菜 地黄 番木鳖 荠苠 田螺 楂子 五加 荞麦 生姜 干姜 荜茏 甜瓜 椿樗 丝瓜 荔枝 地锦 甘遂 荆三棱 甘薯 椰子 茺蔚(益母草) 甘蕉 常山 茵陈蒿 半天河 甘蔗 棕榈 茵芋 地胆 甘蓝 茴香 甘草 茯苓 甘松香 希莶 茜草 瓦松 梧桐 地肤 琥珀 伏龙肝 茈胡(柴胡) 玳瑁 王瓜 巴豆 半夏 王不留行 梁上尘 苦菜 地耳 玉蜀黍 苦瓠 玉簪 桦木 乱发 苦瓜 玄精石 巴旦杏 苦参 玄明粉 桔梗 苜蓿 地浆 玄参 苘麻 龙须菜 桑寄生 龙葵 苏方木 龙脑香 龙胆 巴戟天 龙眼 升麻 猪苓 苎麻 地榆 鼠李 猕猴桃 鼠曲草 苍术 乌芋 鼠尾草 猕猴 鼠妇 狼牙 山豆根 不灰木 芸薹 黄颡鱼 狼毒 黄连 花乳石 土马 黄药子 独活 伏翼 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