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井水因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几类:远从地下泉来的,水质最好;从近处江湖渗进来的,属于次等;有城市沟渠污水混入的,含碱味涩,水质最差。要用最后一种井水时,须先煎滚,稍停,等碱水下沉后再用,否则气味很坏,不能入药,也不宜用之于饮食。凡入药须用新汲井水,用停、污、暖的水,不但无效,而且有害。井华水:天明时第一次汲取的井水,称为“井华水”,疗效最高。新汲水: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消痈肿,洗漆疮,下鱼骨鲠,解砒石、煤炭毒等;亦治热闷、昏迷、烦渴。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翳障,除口臭,镇心安神。
附方:井水,一般是不好的。但有些地方的某些井,下通地下泉,它比地面上的江水、河水还要好。这就是井泉水。《本草纲目》列举井水的功效多种,都是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井水,不同的记载,抄记而来。如果因此认为任何地方的井水,都有这些功效,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因为某一地方的井水,没有这些作用,而怀疑《本草纲目》所记录的效果不真实,那也是错误的。关于利用冷水治病的事例,李时珍举了两个,介绍如下:例一:有一个妇女患“伏热病”,求华陀医治。华陀让她坐石槽中,浇以冷水。时当冬月,浇到七十次,病人冷颤不止,几乎冻死,浇到八十次,病人全身热气蒸出。浇满一百次,扶出,擦干,用厚被盖着静卧,过一阵,出了一通汗,病就好了。例二:房某,亦患伏热病。体外冷,夏天也要穿厚衣。求徐嗣伯医生诊治。徐诊视毕,叫他冬天来治。到十一月冰雪很大的时候,徐令房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浇头,浇到二十斛水,房口噤气绝。徐仍令继续浇下去,又尽水百斛。房身体慢慢动起来,背上热气腾腾,不一会,病人起坐,连呼热不可当,要冷饮,给予冷水一升,旧病全愈。以后,冬天不怕冷,身体很健壮。上两例,前则见《后汉书》,后则见《南史》。李时珍都记在《本草纲目里》。从现在的生理学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却不敢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病症没有正确的判断,因而缺乏坚定的信心。前一例,据《后汉书》记载,是一个妇女,害了多年的伏热病,即所谓“寒热注病”。华佗诊断准确了,才采用这个办法。后一例,据《南史》记载,这个房甘,是一个将军,吃了十几付五石散,越吃越怕冷。所以徐嗣伯断定这是伏热症。热伏得太深了,凉药达不到。热伏越深,体外越冷。以热药治体外之冷,这对于伏热,不是釜底抽薪,而是以火救火。这两位医生认为:治伏热要用寒来制服,使热气受到极度的阻抑,刺激发汗,病象因此得到解除(“拆之以寒,使热气郁遏至极,激发而汗解”)。李时珍称赞他们说:这两们医生的医道,的确很高明(“二子之医,可谓神矣。”)。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22
《本草纲目》类目
石首鱼 不灰木 荠苠 玉蜀黍 黄精 补骨脂 乱发 石钟乳 荜茏 玉簪 黄土 干姜 栝楼 蠡实 前胡 石蒜 荆三棱 玄精石 石膏 茵陈蒿 玄明粉 常山 地浆 栀子 螳螂、桑螵蛸 石胡荽 茴香 玄参 石耳 茜草 鸭跖草 希莶 柽柳 蝉蜕 刘寄奴草 石硫磺 茈胡(柴胡) 蜣螂 伏龙肝 石炭 猪苓 鳜鱼 巴豆 地榆 蜜蜂 石松 苦瓠 猕猴桃 鳅鱼 蜚虻 石南 苦参 猕猴 鲥鱼 巴旦杏 蜗牛 列当 苘麻 狼牙 高良姜 蜂蜜 瞿麦 狼毒 巴戟天 土马 枸骨 蜀葵 真珠 苍术 独活 马槟榔 枸橼 蜀漆 盐麸子 芸薹 狗脊 山豆根 枸橘 蛴螬 刀豆 盍藤子 芰实 狗宝 饴糖 枸杞、地骨皮 蛤蜊 伏翼 皂荚蕈 乌臼木 芫花 青黛 山茱萸 土蜂窠 枫香脂 蛞蝓 百部 露蜂房 蛔虫 九香虫 雷丸 芡实 牵牛子 山楂 林檎 蛇床 芜菁 牡蛎 雀麦 枇杷 芎穷 牡荆 山慈姑 土蜂 蚱蝉 陟厘 牡丹 蚯蚓 附子 牛黄 局箬 蚕豆 阿芙蓉 自然铜 牛膝 代赭石 阿井泉 杨梅 胡黄连 小麦 土菌 乌古瓦 防风 胡颓子 燕脂 凤仙 虎耳草 防己 龙脑香 杜衡 胡芦巴 小青 虎掌 长松 鼠李 胡燕窠土 煅灶灰 蘼芜 杜若 胡桃 热汤 小蘖 土茯苓 蘖木 银杏 黄药子 肉苁蓉 烟胶 藿香 黄矾 杜仲 翘摇 炭火 射干 藜芦 铅霜 麻黄 羊蹄 炉甘石 藁本 仙茅 鹿角菜 灵砂 寒号虫 土当归 薰草(零陵香) 铁线草 罂子桐 灵猫 凝水石 乌鸦 铁粉 鹈鹕 绿青 灯火 密陀僧 钩藤 鸡菌 绿矾 灯心草 钓樟 鳢鱼 续断 漏篮子 安石榴 土墼 蕤核 釜脐墨 鳗鲡鱼 细辛 漏卢 金牙石 鳄鱼 朴硝、马牙硝 红曲 安息香 蓬砂 金星草 鲤鱼 紫菜 滑石 人胞 野菊 骨碎补 术白术 紫草 溺白沂 守宫 商陆 蓑荷 醴泉 马齿苋 紫花地丁 决明 蒸饼 酸浆 马勃 木鳖子 温汤 婴奥 蒲公英 乌爹泥 酸枣 香薷 淹闾 葶苈 酢浆草 食盐 木香 粉霜 淫羊霍 威灵仙 呆耳 郁金 青鱼 淡菜